湘江新區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發布
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000億
備受關注的《湖南湘江新區“十三五”發展規劃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,今天上午由湖南湘江新區管委會正式發布。這是湖南湘江新區獲批為國家級新區之后的第一個五年規劃,主要闡明新區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謀劃和戰略部署。
根據《規劃》,“十三五”期間,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2%、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0%以上。到2020年,新區承載能力顯著提升,產業結構明顯優化,城鄉品質實現倍升,體制機制更趨完善,重點領域改革實現突破,開放格局基本形成,基本建成兩型社會標桿、高端品質新城、現代產業高地,率先實現基本現代化,實現“突破三千億、領跑中西部、挺進一方陣”的發展目標。
關鍵詞一:實施制造業“521”工程
在產業發展方面,《規劃》提出構建“兩走廊”和“五基地”的產業發展空間布局。“兩走廊”即湘江西岸現代服務業走廊、319國道戰略性新興產業走廊;“五基地”指自主創新引領基地、先進制造業發展基地、總部經濟集聚基地、生態旅游休閑基地、現代都市農業示范基地。
根據《規劃》,新區將實施制造業“521”工程,重點發展先進裝備制造、智能裝備制造、新材料、新一代電子信息、食品精深加工等5大千億產業集群,生物醫藥與健康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2大500億產業集群,家紡服裝1個200億產業集群,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制造研發轉化基地。
著力培育現代金融、旅游休閑、文化創意等7大服務業基地,打造中部一流、國內領先的創新創意產業集聚區和區域性現代服務業中心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7%,到2020年,增加值超過1100億元。
關鍵詞二:“一主、三副、多點”城市發展新格局
在城市發展方面,《規劃》提出,新區將堅持“精明增長”“緊湊城市”理念,實施“多規合一”,適度混合生產、生活、生態三種功能,實現城市建設、公共服務、生態保護三者有機融合,形成“蜂巢式、網格狀”的城鄉空間結構,形成“一主、三副、多點”的城市發展新格局,增強長沙國家中心城市和區域大城市對區域發展的核心帶動作用。
“一主”即岳麓中心城區,由梅溪湖國際新城、麓谷科技新城、岳麓山大學城、濱江新城、市委政府行政服務區等5個功能區塊組成,打造長沙“西中心”。
“三副”分別為北部高星副中心,由望城高塘嶺組團、濱水新城、望城經開區等3個功能區塊組成;西部金玉副中心,由寧鄉玉潭組團、寧鄉高新區、溈東新城、寧鄉經開區等4個功能區塊組成;南部坪浦副中心,由洋湖生態新城、大王山(觀音港)旅游度假區、岳麓工業集中區等3個功能區塊組成。
“多點”即以多樣化、專業化和特色化為方向,培育一批工業強鎮、商貿重鎮、旅游名鎮。重點建設好白箬鋪、雨敞坪、蓮花、烏山、夏鐸鋪鎮等重要的節點城鎮。
關鍵詞三:構建對外開放型交通大格
在綜合交通方面,根據《規劃》新區將構建“樞紐功能引領、網絡設施支撐、出行方式多樣”的綜合交通體系,打造長沙建設國家交通物流中心的核心節點。加快構建鐵路、水運、航空及樞紐于一體的對外開放型交通大格局。
鐵路方面,主動對接“亞歐大陸橋”,加快推進渝長廈高鐵、金橋綜合交通樞紐以及長沙西客站的建設,積極推進石長鐵路望城貨運站、京廣鐵路貨運外移線、石長鐵路東延等貨運大通道的建設,適時啟動長九高鐵建設,積極謀劃京廣高鐵復線、長沙—西安高鐵等客運鐵路大通道的布局,基本形成“一高鐵、一普鐵、兩樞紐(金橋綜合交通樞紐、望城貨運站)”的鐵路交通格局。
水運方面,適時啟動長沙新康港及湘江航道升級,不斷完善新區水陸、港鐵聯運設施,提升新區通江達海能力,大幅降低物流成本。
航空方面,規劃建設新區大王山通用機場、望城通用機場、寧鄉通用機場及起落點,加快推進大王山通用機場建設;積極推進金橋樞紐—武廣長沙南站—黃花機場的磁懸浮軌道以及城市異地候機樓的建設,加強與黃花國際機場的聯系,建成新區“一通道(直通黃花機場和武廣長沙南站快速通道)、一候機樓”的航空交通格局。
此外,新區還將在骨干道路和過江通道方面加快建設。“十三五”期間,基本形成新區“十橫十縱”的快速、快捷路網系統,新增2—3座過江通道,使過江通道達到14條左右,全面暢通湘江兩岸聯系。
責編:
0731-81869999